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大紀元 -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傳承中華文化 美華裔移民後代由抗拒到接受

大紀元 -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大紀元, 全球中文綜合網站 - 新聞, 媒體, 中國, 大陸, 台灣, 香港, 澳門, 北美, 國際, 評論, 體育, 娛樂, 財經, 科技, 生活, 健康, 美食, 文化, 文摘, 圖片, 等等。

傳承中華文化 美華裔移民後代由抗拒到接受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2/5/n4633547.htm
Feb 5th 2016, 05:56



【大紀元2016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今年2月,對西方人來說,有個重要的情人節,但對全球華人,2月最重要的日子是2月7日的除夕以及8日的中國新年,送走羊年迎來猴年。此時,海外華裔社區都會舉辦各類慶祝活動包括舞龍舞獅,除了促進聯誼,最重要的是,延續中國傳統文化,讓華裔世代不忘自己的根。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2月3日登載紐約華裔自由專欄作家的專文,敘述她身為華裔移民第一代生長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的排斥,以及如何教導孩子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作者說,她的二個兒子,只知道2月的情人節,不知道中國新年。在兒子的奶奶向孫子描述華人如何過中國新年時,作者思緒回到小時候過年的情景。

紐約法拉盛中國新年的遊行。(Samira Bouaou/Epoch Times)
作者的父母是來自香港的移民,來美後為生活奮鬥,最後定居康涅狄格州。如傳統的華裔家庭,在屋內,所有人都只講華語,屋中充滿紅燒和烤肉的味道。
在中國的重要節日,除了滿屋子的家族成員,少不了滿漢全席式的大餐;如果是中國新年,還有紅包、放鞭炮、象徵吉利財富的橘子及蘋果、以及要掃去不吉利的灰塵等等習俗。

孩子們中國新年放鞭炮(Fotolia)
身為華裔移民的後代,作者有著兩種涇渭分明的生活,一個是在家庭,另一個是在學校。
在學校,作者擺脫她的華人身份,從外表看,和她的同學毫無二致,包括服裝、背包、髮型,做一樣的運動,讀相同的書籍。
她說,內心深處雖然明白自己是中國人,但有一部分的她,並沒有完全意識到她與周遭同學的不同,不知道自己是多數白人中的少數族裔,因為她看不到自己的差異,以致以為自己與周遭的同學完全一樣。
高中和大學時,她討厭和其他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學生為伍,沒有加入亞裔的社團活動。
當時的她,只想擺脫她的黃色皮膚以及背負的華裔文化。但是等到她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孩後,她再次感受到身為華裔的責任,這次她明白,再也無法選擇逃避,而是要肩負傳承文化的責任,要讓她的孩子了解自己的來源。
由於過去文化認同的不足,被她抛棄太多的中國文化,以致現在她無從教起,孩子們離中國文化越來越遠。
她已體認到不能再與中國文化切割,那是她的責任,要讓孩子們了解中國文化。雖然她很擔心她能教導多少,但至少可以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中國文化。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文章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click to here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s://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s://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QgjSp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