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 -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大紀元, 全球中文綜合網站 - 新聞, 媒體, 中國, 大陸, 台灣, 香港, 澳門, 北美, 國際, 評論, 體育, 娛樂, 財經, 科技, 生活, 健康, 美食, 文化, 文摘, 圖片, 等等。
面若桃夭淚斷腸 ——王維《息夫人》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9/2/n4518834.htm
Sep 4th 2015, 05:41
唐詩背後的故事系列之四
文/柳笛
美人看美人,大多懷著共情的心懷,感受著對方的美麗與哀愁。(大紀元)
【大紀元2015年09月02日訊】美人看美人,大多懷著共情的心懷,感受著對方的美麗與哀愁。因而,妙年潔白的他遇著纖白明媚的她,相逢何必曾相識,通一點靈犀,憶一國佳人,將那千年不渝的忠貞節義娓娓道來。
詩佛王維,也有過一段鮮衣怒馬的錦瑟華年。那時的他,風吹桃花,拂了一身還滿;陌上如玉,風流誰家年少。出身官宦世家,自幼便熏得書香詩韻,眉間一點禪味,使得王維的氣質比一般士子多了幾分清貴真純。弱冠之時,他辭別雙親,懷著少年特有的浪漫,立志揮毫曼舞,長安折桂。他的才學很快得到京城貴戚的賞識,皇族對其猶為眷顧,出入宴會、遊賞,一時間風光無限。
有一次,王維因岐王李範推薦,謁見公主玉真。他錦繡華服,懷抱琵琶,在眾伶人的簇擁下,清秀獨立。筵席上,玉真靜觀他眉目清遠,不露媚俗,不由驚歎:好一個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的少年!王維進自度曲《鬱輪袍》,聲調哀切淒美,滿座動容。再獻詩集一卷,無不風流蘊藉,彷彿古人遺珠。宴後,玉真自覺喜獲知音,當面許諾,本次科舉,王家公子志在必得。憐其貌,感其聲,悅其詩,王維憑一身驚才絕豔,贏得京城才子嘉名。
這位被愛而不得的女子,忍受著眾目睽睽的好奇和遐想,無聲地抵抗著這一切。(大紀元資料圖片)
又有一次,寧王集當時文士,王維受邀作上賓,卻遇著一樁情事。寧王府上姬妾數十人,個個都是才貌雙全的人間絕色。本次宴會,寧王頗有些心神不屬,他帶來一位佳麗,美則美矣,卻愁雲慘淡,柔弱得似不勝錦衣珠釵。他問她:「卿還想念賣餅師嗎?」此女神情肅穆,默然不語。
她甫出場,在座的大半賓客已了然。寧王好音律,更愛美色,那一年前的滿城風雨至今猶為茶餘飯後的笑談。寧王府邸的附近有個賣餅人家,女主人長得纖白明媚,即使是擁有美人無數的寧王,還是跌入一見鍾情的桃花劫。若論姿色才藝,這位婦人在寧王府未必能列屬一流。也許是看倦了胭脂香粉的靡麗、曲意奉承的心機,寧王獨愛她那一份天真質樸的純美。這對於長在帝王家的王爺來說,便是清心悅目的一縷微風。他不顧世俗的輿論,用權勢和金錢,從賣餅師那裡強行奪走了這件遺落在民間的珍寶。
他用一年的時間憐惜她,三千寵愛集於一身,他以為他贏得美人歸,但美人卻毫不領情。他有些受傷,有些受挫,在一次宴會上,當著眾賓客的面,負氣地問道,「難道你還顧念舊情嗎?」
這位被愛而不得的女子,忍受著眾目睽睽的好奇和遐想,無聲地抵抗著這一切。
寧王愈發不滿,派人尋來賣餅師,那個遭受奪妻之辱又無可奈何的可憐男子。他或許想讓這位寵妾好好看看,王爺和商販,就是雲與泥的差別,新人和舊人,她應該認真比較下,到底哪個才是她的良人。
他終於見到日思夜想的妻,她也見到高牆深院外的夫。但他們相逢難相依,只得將舊日的情意,化作粉淚千行。終於,包括王維在場的客人們,都忍不住掩面唏噓。他們吟詠過牛郎織女隔水遙望的惆悵,也感慨過征夫思婦聚少離多的相思,而勞燕分飛的悲劇就在他們面前真實上演,多情的文人怎能不為之動容。
寧王亦感受到氣氛的轉變,礙於顏面,他又不願直接承認自己的過失,只得叫客人們藉此情景賦詩一首,緩和氣氛。
出身官宦世家,自幼便熏得書香詩韻,眉間一點禪味,使得王維的氣質比一般士子多了幾分清貴真純。(大紀元)
王維心中早已洶湧如潮,他一揮而就,獻上一首五絕《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他不寫她芙蓉一般的容貌,也不繪她弱柳一般的姿態,他看她,是惋惜,是同情,是欽佩,她活脫脫就是古時候那桃花一般嬌豔、又如桃花一般飄零的薄命女子——息媯。
自李延年後,形容美人必用「傾國傾城」。而真正能因美貌顛覆一城一國的,有妺喜、妲己、褒姒、驪姬等,再後來,就輪到了息媯。前面的那些女子,被斥為紅顏禍水、妖姬亂世,而息媯,因一己而亡兩國,但誰也不忍將罵名加諸在她身上,反而贈予她「桃花夫人」的憐愛。息媯出身於春秋陳國的貴族,姓媯,嫁給息國的息侯為妻,故稱息媯。她的姐姐嫁到蔡國,世稱蔡媯。有次息媯外出借道蔡國,不料遭到覬覦其美色的姐夫蔡侯戲弄。她回家後向丈夫訴苦,息侯因國力弱小,不敢與蔡國正面交鋒,就向強大的楚國求助,利用楚文王稱霸中原的野心,和他聯手滅了蔡國。
亡國的蔡侯懷恨在心,向楚文王透露息媯美貌的訊息。文王假意拜訪盟友,設宴款待息侯。他驚豔於息媯的美麗,當場發兵滅掉息國,派息侯擔任守城兵。息媯為了保全丈夫的性命和息國的百姓,無奈改嫁。在楚國的日子裡,息媯深受文王寵愛,為他誕下二子,但她心底始終不為所動,在三年裡始終不與文王說話。有次文王追問她,她只得回答:「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
誰料,息夫人明志不忘舊恩的話成了呈給蔡侯的鴆酒,文王只道是息媯念著亡國之恨,遷怒於蔡侯,毫不留情將他賜死。
詩歌講述的故事到此為止,但息媯的故事遠不止如此離奇曲折,在文王去世後,她的兒子們先後繼位,軍國大權被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掌控。子元與兄長一般,對息媯垂涎已久,在掌權後,他自作主張在她的宮室旁建了一座宮室,在裡面演繹萬舞來誘惑長嫂。息夫人見狀,對手下人哭訴:「我聽說先祖排練萬舞,是用來演習備戰的,現在令尹卻把舞蹈用到我這個婦人身上!」子元聽說後幡然醒悟:「婦人不忘襲仇,我反忘之!」
息媯有天人之貌,卻不屑以色事人,始終恪守婦德,謹言慎行,以一己之力周旋於梟雄之間,維繫著精神的高潔。「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雖然息夫人姻緣坎坷,但一生行止德操,都不失為賢良貞烈的典範。
亂世桃花逐水流,女子的命運無法自主,總是被男子們左右。賣餅妻有幸遇到王維,因一首詩而重獲自由。(大紀元資料圖片)
回到唐朝美麗的賣餅妻,她無名無姓,所作所為與影響力只怕難與息媯相較,但她們在靈魂的高度上卻是一致的。《論語》中說,仁人志士都有殺身成仁的精神,而死亡意味著人間煩惱的結束,存活的人還要繼續承擔生活的重擔。息媯這類女子,正是看到這一點,才甘願把恥辱、責難受於己身,拼盡微小的力量保全家人的安好。也許文王們看到她們的氣節,更為之感動,才愛重不已,沒有像對其他寵姬一般喜新厭舊,始亂終棄。
王維體諒她們忍辱負重、為保全夫君做出的犧牲,他待她們,是真正的心靈交流。若此時也有「滿座重聞皆掩泣」的情節,只怕青衫盡濕的非摩詰居士莫屬。他寧願得罪權貴,也要將婦人的可貴德行昭示出來,並對荒唐無道的王爺委婉諷刺。
寧王聽懂了他的弦外之音,也不願做那殘暴好色的文王,便藉著王維的小詩,做個順水人情,將那婦人還給了賣餅師。
亂世桃花逐水流,女子的命運無法自主,總是被男子們左右。賣餅妻有幸遇到王維,因一首詩而重獲自由。但再設想下她與丈夫後面的生活,還能否恢復昔日的歲月靜好?韓翃曾對失而復得的愛姬感嘆:「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我卻相信,美人德行不改,終會重拾自己的幸福。#
責任編輯:林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s://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s://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QgjSp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