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 -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大紀元, 全球中文綜合網站 - 新聞, 媒體, 中國, 大陸, 台灣, 香港, 澳門, 北美, 國際, 評論, 體育, 娛樂, 財經, 科技, 生活, 健康, 美食, 文化, 文摘, 圖片, 等等。
【文史】有膽有識的元朝「秀才」和「蘇武」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9/2/n4518014.htm
Sep 2nd 2015, 07:35
元世祖忽必烈系列之忠臣篇
文/皇甫容
世人常說時代造就英雄,看看元朝的歷史,更多時候是帝王的心胸和氣度,賦予了一代王朝的興盛,成就仁人志士的功名。(fotolia)
是誰在風中吟唱茫茫草原的酒歌?撥動歷史的琴弦,聆聽草原帝國的凱旋,於靜音的空白時光,尋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翻開歷史的頁頁篇章,縱古馳今的思緒,隨著一串紅木佛珠進入時光之河,蕩起層層的漣漪,也蕩起風雲的板蕩。它像是搖曳在天國的一株仙葩,庇護著中土的文明。
蒙古人的血性,像是「長生天」(蒙古民族以「蒼天」為永恆最高神,故謂「長生天」)選中的豪傑,在歷史的天空留下濃厚的色彩。他們像是來自銀河的勇士,所向披靡,幾乎戰無不勝。骨子裡流淌的勇猛,注定了這個民族與生俱來肩負的使命。
一個朝代在歷史中拉開其篇章之初,都會出現一系列名留青史的人物,元朝也不例外。本文介紹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時代的忠臣。
有膽有識的帝國「秀才」——趙璧
1242年,忽必烈召見23歲的趙璧到其駐牧之處,每次見面忽必烈都稱他為「秀才」。當時的漢人,尤其儒生學士去漠北的非常少,會蒙語的更是稀少。在藩府忽必烈非常厚待有學之識的趙璧,命王妃察必(忽必烈即位後,立她為皇后)親自縫製衣服賜予他,讓他試穿看是否合適,不合適的再修改。
趙璧的蒙語熟練後,常會在馬背上,為忽必烈譯講《大學衍義》,忽必烈也常為「能為國語(蒙語)深細若此」的秀才讚歎不已。趙璧奉命馳騁中原,徵聘流落各地的前朝名士,請他們到藩邸輔佐忽必烈。
元朝很多能人志士得益於忽必烈的知人善任,使他們成為「乘風雲,依日月,佐命之人」。圖為忽必烈和他的皇后。(Wiki commons)
1. 渾身是膽 一生正氣
1251年,忽必烈的兄長蒙哥即位後,召見趙璧問他如何治理國家,趙璧說:「先誅近侍之尤不善者」,他建議要先除掉皇帝身邊特別不善的近臣,蒙哥聽了很不高興。忽必烈聽說此事後,對他說:「秀才,汝渾身是膽也!吾亦為汝握兩手汗也」,趙璧的膽識,令忽必烈都驚出了兩手汗。
由於燕京的大札魯忽赤(掌管司法的最高行政官)不善理政,導致漢地不治。當時河南剛經過兵亂,民不聊生。當地有個劉萬戶,貪淫暴虐,橫行鄉里。誰家要是娶親嫁女,一定要先送禮給他,得到他的同意,才能連理婚姻。他的一個黨徒董主簿,仗著劉萬戶的囂張,就強搶民女三十多人。
忽必烈請求兄長蒙哥由他來治理河南,蒙哥同意了。忽必烈派朝貴莽噶拉、趙璧、漢人世侯史天澤管理河南。趙璧雖是文儒,但處理案件非常的決絕果斷,他剛到地方,就首先處決了仗勢為虐的董主簿,返還了全部的民女。
劉萬戶大吃一驚,為了掩飾罪虐,就到趙璧的住處賄賂他,當時天降大雪,劉萬戶溜鬚拍馬道:「經略(官職)剛一上任,就為地方除掉了奸猾的惡盜,所以天降大雪作為瑞兆。」趙璧正言正色地說:「像董主簿這樣的人,如果還有,等待全部除掉了,將來的瑞兆會更大。」劉萬戶聽了呆若木雞,大氣不敢再喘一下。
趙璧的一身正氣,幾句正話嚇得劉萬戶直接倒床不起,暴斃身亡。當時的百姓奔走相告,都說劉萬戶被趙璧嚇死了。想來,趙璧也頗有張良的風骨,外表看似文儒,手無縛雞之力,但內力深厚浩如雲天,正氣也如貫日長虹。所以,久亂不治的河南,在趙璧的管理下,二三年就得到有效的治理。
2. 惟秀才曲盡我意
由於忽必烈宅心仁厚深得民心,逐漸引起兄長蒙哥的嫉恨,所以有意派專使前往河南、陝西等地忽必烈的管轄之地進行審查,實際上是為了找忽必烈的麻煩。審查官私下羅織莫須有的罪名,誣陷趙璧幾乎使他難以逃脫。
藩府都為趙璧驚恐擔憂。但他鎮定自若的和審查官辨析文案,面對誣陷據理力爭。趙璧的沉穩氣魄猶如國鼎,令信口雌黃的審查官再無詞無暇應顧,找不到任何審辦他的藉口和理由。被審查官私自剋扣的財物,忽必烈出面都保了下來,如數還給趙璧。為了他的安全,忽必烈把趙璧調到湯沫邑懷孟路(今河南沁陽),讓他去做總管。
討伐宋朝時,忽必烈曾命人作伐宋檄文,但所寫文章無法令人滿意,便命趙璧書寫。趙璧一氣呵成,忽必烈以「惟秀才曲盡我意」讚許他。這位帝王眼中的秀才,他的一生磊落光明、性格果決,馳騁中原、沙場,往返藩府、元都。忠肝義膽伴隨著謙光自抑,在元朝的歷史上,留下正氣溫厚的賢者之名。
世人常說時代造就英雄,看看元朝的歷史,更多時候是帝王的心胸和氣度,賦予了一代王朝的興盛,成就仁人志士的功名。這位「刻意吏學,以經濟為己任」的秀才,得益於忽必烈的知人善任,使他成為「乘風雲,依日月,佐命之人」。
蒙古人的血性,像是「長生天」選中的豪傑,在歷史的天空留下濃厚的色彩。(Wiki commons)
忽必烈的「廉孟子」——廉希憲
廉希憲九歲時,四個家奴盜了五匹馬逃走了,後被抓獲,按照當時的律法當死。廉希憲的父親大怒,想把他們交給司法處置。廉希憲哭著力勸父親,這四人方得免死。在他年幼時,侍奉母親在山中居住,有兩個奴僕因為爛醉口出惡言,廉希憲說:「他們見我年幼,所以不守規矩。」為了給他們一個教訓,就把爛醉的二人引到司府,打了幾大杖,他們才清醒過來。眾人都很驚喜,小小年紀竟很有主見。
忽必烈稱帝后,當時廉希憲十九歲,奉命隨侍。陛下見他形貌魁偉俊逸,言論國事言辭懇切,因此非常喜愛。廉希憲篤好經史,常常手不釋卷。一天,正讀《孟子》,聞陛下召見,急忙揣進懷裡。世祖問他《孟子》書中所言何事?他說講的性善、義利、仁暴等內容。世祖因此稱他為「廉孟子」,此名由此流傳於世。
1. 文武雙全 仁厚至孝
一天世祖率人游射,大家縱馬馳騁射獵盡興。眾人以為廉希憲只是一個好讀經世的書生,就有意取樂於他,迫他在眾人面前射箭。廉希憲迫於無奈,只好放下經書力挽強弓,連發三次均中。至此,眾人驚呼,這個一天懷揣經書的廉孟子,原來是個「文武雙全」之人。
廉希憲的母親病故後,他率親族舉行葬禮,悲慟至嘔血。夜晚在墓旁結廬而居。當時天下諸事需要平定,宰相親自到墓地請他回去輔佐朝政。廉希憲望著母親的墳墓痛哭不已,宰相見狀也於心不忍,當下便不再言語。堂堂一朝大員對待親恩至孝如此,何況於國於民?回到元都,他白天隨侍陛下以素服從事,夜晚到家中就換上喪服繼續守孝。
2. 砂糖傳奇
廉希憲在外任官,為民操勞,久病不癒。忽必烈得知後,想到江陵濕熱,終不利於養病,於是請他回到元都。廉希憲離別時,江陵百姓號泣遮道,都不想讓他離去,然而天威昭示無人敢抗,廉希憲隨身帶著他喜愛的琴書回到元都。廉希憲拜見世祖時,忽必烈見滿朝文武,穿金帶玉,服飾華麗,唯廉孟子素衣一身,當下世祖執其雙手,垂淚不已。
醫生說需要用砂糖做藥引。當時砂糖非常貴重,他的家人到處尋求,無奈價格高昂,買之不得。奸臣阿合馬為了收買廉希憲,因此派人給他送去二斤。廉希憲當場拒絕說:「即使此物真能治病,我也不靠奸臣的賄賂來活命。」
世祖聽說此事後,派人為他送去砂糖。命人賜給他白金五千兩、錢鈔萬貫,尋找名醫為他診治。時至今日,砂糖已成尋常之物,在一個苛刻的年代,這小小的食物,也會成為人心的驗金之物。文史造化,演繹之功,竟也用砂糖做了一回傳奇。
3. 無威而治
元廷對藏傳喇嘛舉行封國師禮後,世祖命廉希憲受戒。廉希憲拜謝說:「臣已受孔子戒了。」,世祖好奇的問:「孔子也有戒?」對曰:「為臣當忠,為子當孝,這就是孔子之戒。」在浩瀚史冊,人們常聽說有受佛戒、道戒的,這位元朝的權臣,首開孔子戒。縱覽古今,也唯有廉孟子首創了這個獨一無二的戒律。
在長公主和國婿入朝拜見之際,跋扈縱獵、馳騁郊原,侵擾百姓耕作。廉希憲勸誡國婿不要擾民,再有下次,一定會面奏陛下。國婿震驚不已,回到家中對長公主提及此事。長公主有感於廉希憲的剛直在朝的威望,於是親自出面邀請他赴宴,為他斟酒賠禮:「隨扈擾民之事,我真的不知。現在想出錢鈔一萬五千貫,賠償擾民的後果。」當時的貴族犯過,也不敢輕易放縱,都很懼怕這個無威而治的廉孟子。
廉孟子喜讀經史,但卻不是紙上談兵之輩。每次進言奏議國事,常常言辭激切。世祖問他:「當初,卿在王府為我效力,許多事還讓我幾分,如今我為天子,為何反而不聽於我?」廉希憲說:「王府事輕,天下事重,若對陛下隨聲附和,天下百姓就會受害,非臣不知自愛。」
史載,廉希憲去世前夕,天空陡落大星,正好落在他的正寢旁。隕星落地流光溢彩,使夜如白晝,光華燦爛,眾人驚訝萬分,紛紛猜測:這位朝夕相處的廉孟子,是否也是上天的文曲星下凡?在元朝奇異的國都,眾將賢臣紛紜的世界,他們的到來,或許只因一個人那就是忽必烈。
元朝「蘇武」守節不變
蘇武牧羊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蘇武出使匈奴,被囚禁十九年,匈奴貴族多次威逼利誘,勸他投降,蘇武始終忍辱不屈。後勸降無果,匈奴貴族把他遷到北海,揚言只有等到公羊生下小羊時,才會放他回到大漢。
蘇武北海牧羊,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變。這位漢朝的麒麟閣功臣,因為他的不變節操,受到後世的仰慕。班固眼中「使於四方,不辱君命」的蘇武,他守節不變的故事,歷經千年以後,又直接勵志出另一位「蘇武」,其演繹的精神和內涵,幾乎一脈相承。他就是元朝名儒——郝經。
1. 以興復斯文 道濟天下為己任
《元史》記載,河南發生兵亂時,百姓都躲藏在地窖中,亂兵放火熏灼,致使很多百姓死於無辜。郝經的母親也窒息的昏厥了過去。為了救母親,郝經以蜜和寒菹汁,撬開她的唇齒給她灌了下去,即刻甦醒過來。當時郝經才九歲,眾人紛紛驚訝他的才智。郝經家貧,白天幫人抗米,夜晚苦讀,竟也無師自通聖賢之理。
因為他才智出眾,「以興復斯文,道濟天下為己任」,被順天府(今河北保定)守帥張柔、賈輔邀為座上賓,在元帥府教育他們的子女。張、賈兩家藏書眾多,因此郝經有幸遍讀群書。不過令他的命運真正發生轉折的是那篇《河東罪言》。前往燕都朝拜的道士路過保定,向郝經哭訴了家鄉百姓的悲慘遭遇。
郝經素來心地仁善,聽著道士的苦訴,不禁淚水成行,拭而不止。於是奮筆疾書《河東罪言》,冒著不測的風險,向蒙古統治階層直言上書,直指蒙古貴族的行政弊斷,言辭激烈直把個貴族批的一無是處。忽必烈看到這封民書後,深知「民失,江山倒!」的含義,惜才的他沒有責罪郝經,而是把他召到王府,向他詢問經國安民之道。
郝經說向來治理天下,「以德不以力」。他看到蒙古內部諸侯互相傾軋爭奪,而外面百姓民生艱難凋敝。他直言相告忽必烈:「王不如修德布惠,敦族簡賢,綏懷遠人」,修德於民,這樣會上應天心,下樹民望,順天時而動,大勢已去的宋國已不為足道。當時,忽必烈非常驚訝的看著郝經,一介書生文文弱弱,心中卻猶如鴻圖大展而飛。
2. 再次上演「蘇武」大戲
忽必烈即位後,派郝經出使南宋議和。不料被南宋奸相賈似道秘密囚禁於真州(今江蘇儀征),從此身陷囹圄長達十六年。囚禁期間,郝經曾多次直言上書南宋君臣,因賈似道的阻撓,所言之書均付之東流。在每件大事的背後,都有他嚴峻的考驗,對生死的考驗,對忠君氣節不變的考驗。為了策反郝經臣服,賈似道謊稱元廷兵亂,幾次派人誘降,都遭到郝經的痛斥。賈又派人假扮強盜夜闖囚所威脅他的生命、斷絕他的生活供應,也未能動搖郝經的意志。
郝經畢竟大儒出身,善於處變。在羈押之地,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給從行者講課授業,所以很多人在艱難的環境下,反而定下心志跟隨郝經學習古賢經典。夜深人靜時,郝經常常仰天觀星,思念著元國大都。他曾寫下一首詩:「心苦天為碎,辭窮海欲干。起來看北斗,何日見長安。」以長安比擬北京大都,以不屈的氣節自我鼓勵。
遙想當年漢武帝時期,蘇武出使匈奴,被囚於北海,被人辱罵屈打,蘇武始終手持漢朝符節,不改心志,心向大漢。直到漢昭帝繼位,派人與匈奴和親,索還漢使蘇武歸國時,匈奴貴族自知理虧,謊稱蘇武早已病故。得知密報的漢使託詞說,大漢天子在上林苑射到一隻大雁,雁腿上繫著蘇武親筆所寫的帛書,講明他還在世。匈奴人一聽,霎時恐慌,忙派人找到蘇武,把他送還漢朝。
文史的力量是巨大的,竟然在千年之後,又再次上演一出「蘇武」大戲,《元史》中說,郝經被囚禁多年以後,有人射到一隻大雁,雁腿上繫著帛書:「霜落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累臣有帛書。」此人一看到「國信大使郝經書」這幾個字,連忙報給官府,元都至此獲悉郝經還在世。
忽必烈命丞相伯顏率兵討伐南宋時,命禮部尚書責問南宋國信大使無故被囚一事。南宋理屈詞窮,加上元軍大兵壓境,於是派總管以禮相待郝經一行,送他們返還元都。
人決絕的意志,成就著歷史的傳奇,在渾渾噩噩的世俗寫滿他的忠貞和不屈。這偉岸的精神也像是一道厚重的時光之門,它能讓後世沒有時空的阻隔而自由穿越,領略當時的艱險。面對傾斜的那片天,人的精神真的能夠豎起堅固的支撐。這道精神信念的大門,在今天也同樣會支撐著人的精神世界,使他不走向泯滅和敗落。
責任編輯:林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s://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s://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QgjSp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