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 -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大紀元, 全球中文綜合網站 - 新聞, 媒體, 中國, 大陸, 台灣, 香港, 澳門, 北美, 國際, 評論, 體育, 娛樂, 財經, 科技, 生活, 健康, 美食, 文化, 文摘, 圖片, 等等。
【美食典故】糟燴鞭筍的由來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5/3/n4426057.htm
May 3rd 2015, 18:28
「糟燴鞭筍」是杭州的傳統名菜,屬於素食,是春夏時菜。用菜籽油煸炒嫩鞭筍,加香糟、濕澱粉調味,最後淋上芝麻油而成,色澤明亮,鮮嫩爽口、香味濃郁。它不僅美味,還可養生,可清熱去火、明目養肝。相傳它的由來,與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有關。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詞、賦、散文、書法和繪畫均有很高的成就,是文學藝術史的奇葩。他也是一位美食家,創造許多美食佳餚。
北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蘇東坡考上進士,官累至禮部尚書。政治立場稍偏舊黨,雖反對新黨王安石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贊同司馬光盡廢新法,故受新舊兩黨的排斥,仕途多坎坷,被貶謫杭州、湖州、黃州…等地,最後病死常州,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忠」。
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蘇東坡新任杭州太守,久無整治的西湖,將被葑草吞沒,每逢大雨便氾濫成災,於是發動民工除葑草,把挖起的淤泥築成堤岸,成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疏浚的西湖可蓄水灌田,百姓莫不額首稱慶。
閒暇之餘,蘇東坡常去杭州孤山的廣元寺禮佛參禪,該寺被綠竹環抱,春雨後長出很多的竹筍,和尚們常去採收燒煮,口味單一無奇。一日,方丈留下蘇東坡一起用餐,當吃到平淡無味的竹筍,深覺可惜,就親自下廚,把糟燴鞭筍的作法傳給他們,全寺和尚都吃的津津有味,這道素菜也因香客們的喜愛,就在寺院與民間流傳開來。
素食的「糟燴鞭筍」經歷各代廚師的改良,現已演變成素葷兩種作法,素的用菜籽油煸炒嫩鞭筍,加香糟、濕澱粉調味,最後淋上芝麻油食用。葷的改用豬油煸炒,改用雞油澆淋,香味更加四溢,民眾也更加喜愛,遂成為杭州的名菜。
糟燴鞭筍的食材:
鞭筍(或竹筍)500克,黃糟(或紅糟)30克,澱粉13克,菜籽油20克,香油5克,鹽5克。
(圖2 鞭筍或竹筍是糟燴鞭筍的主要食材。)
(圖3 黃糟或紅糟是糟燴鞭筍的調料。)
(圖4 水澱粉是糟燴鞭筍的調料。)
(圖5 菜籽油倒入炒鍋內,燒至三成熱,下鞭筍煸炒。)
(圖6 加入清水150CC,燒燜5分鐘,放入鹽,倒入糟汁拌勻。)
(圖7 立即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香油即成。)
作法:
1、 鞭筍(或竹筍)切段(約5 公分長),對剖開,用刀拍鬆。
2、 黃糟(或紅糟)與清水100CC拌勻,濾渣後留下糟汁。
3、 炒鍋置火上,倒入菜籽油,燒至三成熱,下鞭筍煸炒,加入清水150CC,燒燜5分鐘,放入鹽,倒入糟汁拌勻,立即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香油即成。@*
責任編輯:郭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s://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s://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QgjSp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