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chinese.com | 國際新聞
探訪馬來西亞大學校園:華人面臨「歧視」?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4/150429_malaysia_china_education
Apr 27th 2015, 11:24
探訪馬來西亞大學校園:華人面臨「歧視」?
子川
BBC中文網記者
2015年 4月 28日
分享
記者在砂拉越大學看到,華人學生明顯較少。圖為該校社會科學學院。(攝影:子川)
在馬來西亞採訪期間,BBC中文網記者接觸到的當地華人或多或少都談到該國在教育上的一些「歧視性」政策—佔全國總人口25%的華人上國立大學面臨定額的限制,即使被錄取,也往往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BBC中文網記者在東馬砂拉越州首府古晉的國立砂拉越大學(UNIMAS)校園看到,那裏的華人學生明顯少於馬來人和本地各個土著族人。該校有少量華人教師,政治與國際關係系高級講師露茜·塞德爾森(Lucy Seidelson)就有一半華人血統。賽德爾森發現,大馬華人學生很沮喪,因為從考大學、讀書期間、到畢業,都必須比別人用功10倍,即使他們本來已經很棒,還是要與那麼多人競爭。「而且,尤其現在,成績好不是找到好工作的代名詞,他們必須強迫自己用功。」
砂大政治與國際關係高級講師露茜·塞德爾森:華人必須比別人加倍努力。
「過去10年來,我教過數千名學生,極少有人成功進入大馬外交部工作,因為華人不能被信任,這是我們政府部長親口說的」,她解釋,「而那些成功者,必須強迫自己達到極限,不僅本人特別出色特別努力,他們的父母也在經濟等各方面犧牲了一切」。砂拉越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艾哈邁德·尼扎爾·雅庫布博士(Dr Ahmad Nizar b. Yaakub)則認為:「談到高等教育,可能10年、15年前有定額,但近年來發生了改變,越來越更多地取決於學生的知識水平。雅庫布博士告訴記者:「公立大學華人學生不多的原因之一是,很多華人更願意上私立大學;馬來西亞有數百家所民辦大學,而公立大學只有20家,且因為很多華人學生去參加華語考試,因此,一部分人選擇去台灣乃至中國大陸上大學,台灣較多」。「我認為,定額不是年輕人上哪所大學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們現在不談論定額了,甚至在大學裏都少有人談論定額,更多的是基於成績和個人興趣;像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不是因為不對華人學生開放,而是沒有多少華人願意申請去讀。」
私立英迪大學梳邦再也校區教學樓內景(攝影:子川)
探訪民辦高校記者來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近郊的衛星城梳邦再也市,私立英迪大學的校區之一就開設在這裏。走進校園和教學樓,發現學生中華人居多,也有一些其他種族的面孔。英迪大學校友李佳黛(Jaslin Lee)當年經過面試拿到獎學金,在讀期間參與學校舉辦的一些活動,畢業後留校工作。她選擇英迪是因為「該校在民辦大學中排名較高,且學習環境和教學師資也不錯」。李佳黛表示,她讀的國民型中學學制五年,畢業之後需要讀一年預科才能上大學。如果是6年制獨立中學,就可以直接升本科。她讀的預科課程是商科方向預科,在英迪大學學的是國際商務本科。據了解,該校除了中醫專業,其它專業都是全英文教學。「我讀的高中開設了華文課程,也有馬來族和印度同學,他們都會說華文;有的華人朋友上的是國立大學,但學的可能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因為競爭非常激烈,只得被安排學什麼就學什麼」,她說。
英迪大學畢業生李佳黛畢業後留校工作
英迪教育控股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陳友信在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介紹創建英迪大學的初衷:「1980年代馬來西亞房地產市場低迷,我當時在一些非盈利的華校當董事,和一些學者談到馬來西亞的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不足的問題—對於非馬來人的少數族群來說學位有限,考本地高校非常難,比較用功成績也比較好的華人想上大學的人數遠遠超過規定配額,在華社引發很多不滿情緒,也導致很多學生想到海外學習」。「我和學者們探討後覺得可以做這種雙聯學制,即美國的學分轉移體制,後來募集到一些私人基金,就創立了英迪大學;但我一開始沒想到它會成為一個企業,畢竟當時在大馬民辦學校要成為企業不容易,我們是把它當作有社會意義的事情來做的。」陳友信告訴記者,在英迪這樣的私立大學,只要學生成績夠好並且付得起學費,通常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據了解,英迪大學的成立帶動了民辦高校的發展。到1990年左右,大馬政府進一步開放了政策,私立大學開始像雨後春筍一樣湧現。曾經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其教育制度受英國的影響很大,但英迪大學1986年剛開始是採用美國的學分轉移體制,比較開放。從1990年代初開始,該校才開始展開與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大學的合作。「一開始,英國大學只接受我們的預科學生,後來談成了一年在馬來西亞讀,兩年在英國讀的1+2方式,又變為兩年在這邊,一年在那邊的2+1;後來變為3+0,一直在這邊讀,拿的是英國學位」,陳友信說。有意思的是,這種方式後來在政治上也有所應用。陳友信也是馬中總商會第一副會長,2002年第一次舉辦東盟中國論壇,就用了10+1這個方式。曾經的教育名詞已經轉到政治,經濟等領域。英迪大學目前在馬來西亞的5座城市有校區,共有約15000名學生,其中外國留學生佔25%。75%馬來西亞籍學生中,80%左右是華裔,印度人10%左右,也有少量馬來人和來自東馬的土著族人。該校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利物浦大學,利茲等高校都有合作。
私立英迪大學圖書館一角(攝影:子川)
政治意願Vs.世界潮流自由撰稿人、記者、攝影師林昇強(Danny Lim)的父母都是華人,但他沒上過華小,因此基本不會講中文,只會說少量的方言。林昇強告訴記者,在1970、80年代,中文學校不被認為是高質量的教學,因此有些華人家長不會把子女送去學習。「但是,在過去的10年,15年,人們看到華語學校越來越好,而國校教學質量卻在下降,所以可以看到很多非華裔也把孩子送到華校學習。」由於定額等種種原因,他沒能在馬來西亞上大學,而是工作多年後來到英國,在威斯敏斯特大學取得了新聞攝影碩士學位,畢業後再回到大馬發展。林昇強不是很在意種族標籤,但在官方文件上,他是華族。他分析:「1960、1970年代的政策似乎是馬來西亞政府必須做的,因為華人主要聚居在城市地區,控制了經濟命脈;1969年發生了大規模種族暴亂,這些政策旨在幫助所有人」。「相關政策在英國殖民時期其實是暫時性的,一旦馬來人政權獲得足夠的信任和支持,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取消優待,所以這是政治問題,關乎政府的政治意願」,他說。
國立砂拉越大學校園佔地面積非常廣且環境很好(攝影:子川)
英迪教育控股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陳友信認為,有些大馬華人覺得自己是二等公民,這是一種感受,有時候看你如何去定義,「我覺得可能比較言重、情緒比較高」。「在某些方面確實有不平等,當時有出於平衡族群之間的經濟狀況、幫助窮人為目的的政策,但我覺得政府不應只以膚色為依據—所以才有這樣的情緒—而是應該從貧富距離的角度來看。」儘管如此,陳友信表示,馬來西亞畢竟沒有像以前南非那樣實行種族隔離制。「華人先輩已經爭取到很多不錯的成績,華人還可以繼續爭取更好更公平的待遇。」據了解,很多華人子弟小學讀華小,中學在政府國民型中學,改制中學,華校被政府接納後成為政府學校。「因為學校自成體系,沒有太多歧視,大學期間才會有,但也要看學生的馬來文的程度、想選的專業、獎學金的難易程度等等因素」,他解釋。陳友信分析,中國在崛起,中文受眾提升,很多馬來其他族群的人也想學中文。「應該是受整個世界潮流影響,加之國內政治的轉型跟平衡,執政黨和反對黨的實力靠近,這樣華人選票會比較重要;雖然個別極端分子會講一些不中聽的話,但這種情況其它國家也有,但不是主流,總是中庸的人比較多。」(責編:路西)如果您對這篇報道有任何意見或感想,歡迎使用下表給我們發來您的意見:
Your contact details:
姓名
你的電郵地址
(須填寫項目)
國家與城鎮
你的電話號碼
Your feedback:
評論
(須填寫項目)
Disclaimer:
我願意讓網絡製作人員與我聯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s://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s://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X3LRsx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網誌存檔
- 12月 (11)
- 11月 (144)
- 10月 (25)
- 9月 (770)
- 8月 (1333)
- 7月 (1270)
- 6月 (1341)
- 5月 (1478)
- 4月 (1020)
- 3月 (759)
- 2月 (1367)
- 1月 (1510)
- 12月 (1510)
- 11月 (1491)
- 10月 (1536)
- 9月 (1464)
- 8月 (1549)
- 7月 (1529)
- 6月 (1472)
- 5月 (1550)
- 4月 (1454)
- 3月 (1546)
- 2月 (1397)
- 1月 (1516)
- 12月 (1537)
- 11月 (1481)
- 10月 (1519)
- 9月 (1500)
- 8月 (1546)
- 7月 (1504)
- 6月 (1500)
- 5月 (1550)
- 4月 (1459)
- 3月 (1541)
- 2月 (1400)
- 1月 (1534)
- 12月 (1516)
- 11月 (1500)
- 10月 (1550)
- 9月 (1408)
- 8月 (1550)
- 7月 (1550)
- 6月 (1488)
- 5月 (1513)
- 4月 (1499)
- 3月 (1550)
- 2月 (1378)
- 1月 (1521)
- 12月 (11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