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新闻要闻-新浪新闻: [财经]92.5%受访者认为泡沫学术有套取科研经费之嫌 (10/31 06:54)

新闻要闻-新浪新闻

新闻中心-新闻要闻

[财经]92.5%受访者认为泡沫学术有套取科研经费之嫌 (10/31 06:54)
http://go.rss.sina.com.cn/redirect.php?ur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1031/065417173713.shtml
Oct 30th 2013, 22:54

    民调显示"学术泡沫"三大成因:行政权力主导学术
  研究、学术不端急功近利、课题申报与职称政绩挂钩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名中国研究所课题组组长、首席科学家表示,每年需花去4个月的时间从事项目申请的相关工作,而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最多不超过1/3的时间。CFP供图
    时下,在学术科研中,一些人通过包装概念"攒项目",竟然通过审核拿到课题,但最后并没有搞出有价值的成果,这样不仅有套取科研经费的嫌疑,还制造出大量"学术泡沫"。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进行的一项调查(5911人参与)显示,95.9%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学术泡沫"严重。
  "学术泡沫"是很多科研人员都面临的一种生存困境
  "学术泡沫"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民调发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行政权力主导学术研究(41.0%);学术不端,急功近利(22.9);课题申报与职称、政绩挂钩(12.1%)。其他原因还包括:经费使用存在监管盲区(11.2%)、成果缺乏第三方审核(5.1%)、课题评审机制存在寻租(3.8%)、学术成果推广机制不全(2.8%)等。
  "'学术泡沫'是很多科研人员都面临的一种生存困境。"北京某知名高校热能工程专业研究生周哲(化名)说,衡量科研工作人员能力的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等,使得很多人头顶巨大压力。"其实很多理论和应用都已经成熟,真正的创新性成果短时间内很难做出。但没有成果,科研人员就没办法提升待遇。"再加上这些科研人员身兼教职,还要处理一些行政事务等,根本应付不过来。在生活成本和科研压力下,青年工作者的科研经费不足以支撑高质量的研究,无奈之下只能制造"泡沫",造成了恶性循环。而且,现在科研资源组织和分配机制混乱,一些真正想做科研的人反而得不到经费。
  北京某高校社科院系一位副教授张健行(化名)指出,"学术泡沫"要区分理工科项目和文科项目,因为两种泡沫有所不同——理工科多是经费的泡沫,文科则多是成果的泡沫。就文科而言,"学术泡沫"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术课题接受行政命令的指导,国家每年的课题指南决定了每个学科的研究方向,很多研究人员就会按照指南的要求包装原本想做的研究,不管学术追求,先拿到钱再说。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蒋建国教授认为,学术科研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换汤不换药"、反复申请课题经费的现象。有些学者同一课题稍加修改、重新包装,或者统一研究方向申请多个课题以便获取多个基金的支持,"从一些学术文章或科研成果的大篇幅致谢词中,就能看出端倪。"
  "科研经费即便是申请成功后,仍属于国家,并不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财产,他们仅有使用这笔基金支持科研的权利。"蒋建国强调,做科学研究不一定都需要高额经费支撑,"过多经费反而容易引起学术腐败、科研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等一系列问题。"
  调查显示,92.5%的受访者认为"泡沫学术"有套取科研经费之嫌。
  "学官们"把年轻人的路都挤没了
  张健行告诉记者,近年来,从国家课题指南的发布,到课题招标、审批等一系列环节,非学术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方面造成了大量重复劳动,另一方面会产出不少"废品"。后果肯定是学术的"逆淘汰","这样的研究即便能保证最低质量,也肯定不是创新性的研究"。
  他指出,因为国家课题对地方院校很重要,很多地方高校会下行政命令组建课题组,并且动用灰色经费补贴课题组和打点关系,"拿到科研经费或者继续用于跑关系,或者用于课题结果出书。即使学术成果很差也没关系,只要能提供出版经费就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鸣认为,"泡沫学术"是结构性的,来源于一种"认官不认学"的体系。在行政导向的学术评审机制中,官员有更多机会参与评审,也更有可能拿到课题。"有的院长、副院长身兼数职,非常忙碌,手里还有好几个课题,最终还能拿奖。这里面就很有问题。"
  "除此之外,课题指导过程中的导向偏离也制造了'学术泡沫'。"张鸣说,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存在很多"假大空"的课题,甚至是直接"编故事骗人"。即便是这种课题,如果没有关系也很难"跑"下来。"拿下来后,在几十万元的经费中给代笔学生一点跑腿钱或者不给钱,学生在做的时候不懂就诉诸抄袭。很多学术论文的造假都是这么来的。"
  张鸣介绍,随着国家科研投入的增加,现在动辄申请到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科研经费。但许多985、211高校的课题质量却并没有提升,而且缺乏实际意义。在张鸣看来,我国学术科研领域"泡沫"过多的后果非常严重,将会导致整个科研体系的崩塌。一方面,国际学界对中国学者的学术信誉诟病已久。如果学术不端的人可以继续这样胡闹逍遥,国内学界的信誉有可能整体破产;另一方面,行政化导向造成了国内老实做学问的年轻人经常拿不到课题、发不了文章,"'学官们'把年轻人的路都挤没了,以后怎么能有创新性成果?"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大量的"学术泡沫"将直接导致我国的"科技创新动力缺乏"(21.2%),并加剧"学术不端行为"(18.5%)和"科研经费腐败"(17.9%),而高校的科研能力也会因此"持续下降"(15.0%)。不仅如此,学术泡沫的增加也会"打击年轻学者的学术热情"(9.1%),使"学术领域权利膨胀严重"(5.5%),并最终造成"科研人员的地位下降"(4.3%)。
  反对意见的充分表达会对遏制"学术泡沫"产生积极作用
  清华大学本科生李明新(化名)认为,应该通过完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来指导课题选择,"理工科领域的课题有的可能一时半会儿没有应用领域,或者方向很小众,但都属于用心做科研的范畴,和套取经费有本质区别。"因此,哪些课题属于"泡沫"不该由市场或个人来说,而是要有规范的体系来筛选和界定,并且可以通过资金分配方向让人分辨出哪些是好的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梁学智(化名),最近参与了一项室内植物与有毒气体的课题,课题负责老师和两位管理人员既关心研究进展,又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实验问题,并调动自己的学术资源解决困难。在这种氛围下,参与的学生都很有热情,有时为了完备的测量数据还会熬夜,"这种敬业严谨的科研态度是老师们带出来的。"
  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雷毅看来,"学术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的不严谨。就我国现行的科研基金评审机制而言,某一领域的专家数量是一定的,各个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彼此也比较了解,评审过程尽管采取的是匿名评审,但在学术界难免会有"你评我,我评你"的情况出现。所以,一方面,学者本身要有"学术良心",要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对课题申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学术是一点一滴,而不是宏大叙事、夸大其词";另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在学术领域提倡言论自由,反对意见的充分表达会对遏制"学术泡沫"产生积极作用。
  "遏制学术泡沫,关键在于国家整个审核机制的完善,在于敢不敢斩断一小部分人的个人利益。"蒋建国建议,具体做法可以包含:首先,明确项目要求,缩小申请范围;其次,各基金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保证资金公平使用;再次,完善评审标准,避免课题重复申报;最后,还要使经费的使用透明化。课题负责人制的经费使用方式虽然提高了科研效率,但也要限定在一定的框架中,明确科研用途,避免暗箱操作,否则,这种方式将会助长弊端。
  对于遏制"学术泡沫"的办法,受访者认为首先应该"改革评审机制,透明公开"(29.4%),其次为"对泡沫课题人员追究责任"(20.3%),然后要"遏制权利课题、领导课题"(19.5%)。另外,"加强对学术成果的审核"(10.3%)、"公开课题经费使用情况"(7.3%)、"严审申报人的能力和水平"(5.7%)和"请行业专家做第三方家督"(3.6%)也被提议为有效的措施。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Massacres That Matter - Part 1 -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In Egypt, Libya And SyriaMassacres That Matter - Part 2 - The Media Response On Egypt, Libya And SyriaNational demonstration: No attack on Syria - Saturday 31 August, 12 noon, Temple Place, London, UK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s://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s://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fdP4g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