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bbcchinese.com | 國際: 快樂人生 秘密何在?

bbcchinese.com | 國際



快樂人生 秘密何在?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3/07/130701_happiness_how.shtml
Jul 1st 2013, 09:10


人們能否使自己變得更加快樂呢?根據荷蘭鹿特丹「世界快樂數據庫」從全球各地收集數據後的研究結果顯示,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通往快樂之路卻往往與人們傳統觀念中所期待的不盡相同。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教授魯特·範霍文(Ruut Veenhoven)是世界快樂數據庫主任以及社會條件與人類快樂學榮譽教授。
他首先指出,研究顯示人們隨意描述自身追求「目標」的次數與快樂感成輕度反比。也就是說總有追求目標並不意味著生活充實快樂。
他說:「儘管人們通常認為人生需要有目標才能快樂,但從研究結果上看很難說。 原因是,不快樂的人往往不斷追求改變現狀,他們清楚自己目標是什麼,但因達不到目標而不快。」
重在參與
研究最出人意料的結果恐怕是:數據顯示是否明白「人生意義」和「快樂」竟也毫不相關。
「令我驚訝的是二者竟然毫不相關,」 範霍文說。
研究顯示,人是否以積極主動態度去參與生活及周邊政治反而是決定快樂與否最成正比的因素。
範霍文教授說:「如果想生活快樂、充實,就需要積極主動地去參與。也就是說,對於快樂指數來說,積極參與到生活中去比明確人生意義是什麼要重要的多。」
這對共同參與示威抗議活動的情侶,研究顯示快樂感應該很高。

知足常樂
研究結果還顯示,絕大多數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快樂,而擁有更多的錢等物質條件改變並非更快樂人生的先決條件。
「研究顯示人生快樂程度是隨時變化的,而我們可以使自己變得更加快樂,」 範霍文教授說。 「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並不能保證更快樂,關鍵是人生態度。 比如說老年人往往對人生看得更透,對身邊事物更拿得起、放得下,也往往變得更快樂。」
一位名叫亞娜·庫普曼(Jana Koopman)的荷蘭退休婦女表示,為研究提供數據並看到研究結果改變了她的人生。 因為她退休後一度悶悶不樂,結果在研究結果的啟發下報名參加了一個業餘美術班,如今生活充實快樂。
研究顯示,有較高快樂指數的人往往擁有下列共同點:
家庭生活穩定,擁有長期伴侶;
積極關心和參與時政;
積極安排利用工作和業餘時間;
時常下飯館;
周邊有好友(不過,好友人數越多並不會增加快樂感)
其它出人意料的發現:
適量飲酒的人要比滴酒不沾的人快樂;
生活在男女平等社會的男性更加快樂;
被認為是「帥哥」的人要比被稱為「靚女」的人有更多快樂感;
自己對外表滿意的人要比為外表自卑的人快樂;
人們生養小孩後一段時間快樂感會下降,但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快樂感又會逐步恢復。

全球十大快樂國家

哥斯達黎加
丹麥
冰島
瑞士
挪威
芬蘭
墨西哥
瑞典
加拿大
巴拿馬


上下班時間
研究還顯示,上下班交通時間長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人們的快樂感。
來自德國的研究數據顯示,人們每天上下班的路程超過一小時的人不快樂感遠遠高於可以就近徒步上下班的人。
研究還顯示,即使每日長距離乘車上班可以換來高薪,也無法彌補生活中失去的快樂感。
範霍文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主要通過網絡民調方式,收集人們每日生活的種種數據。 據悉,目前全球各地共有二萬多人積極頻繁地為研究繼續提供數據。
研究還發現,人們的快樂感會隨著年齡改變,而且快樂與否也並非一項精確科學。
隨其自然
範霍文教授解釋說:「快樂與不快樂就像打掃衛生一樣,你可以把所有東西都搞的一塵不染(快樂),但是不久有些東西又會髒。 因此沒必要執意保持潔淨,因為那不可能,不如隨其自然。」
研究也顯示,人生不可能也不應該永遠快樂,因為從社會學和心理學角度講,七情六慾均有各自的功效和存在必要。
悲傷就像紅色交通指示燈一樣,往往可以制止人的一些負面行為。
研究顯示,一個人如果要保持精神健康,也需要有10%左右的時間感受悲傷。
目前,範霍文教授和同事們正在進一步收集志願者通過互聯網提供的生活數據,以便繼續更多的有關快樂題目的研究。
最後,研究分析還顯示,對那些承認有「工作狂」的人士來說,最大快樂感是辦公室端坐一天後到健身房去跑一遭,出一身汗,而並不是懶躺在沙發上喝啤酒。
(編譯:晧宇 責編:尚清)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X3LRs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