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新闻要闻-新浪新闻: [国内]新观察:变味的高考加分不要也罢(05/31 14:10)

新闻要闻-新浪新闻

新闻中心-新闻要闻

[国内]新观察:变味的高考加分不要也罢(05/31 14:10)
http://go.rss.sina.com.cn/redirect.php?url=http://news.sina.com.cn/c/sd/2013-05-31/141027277281.shtml
May 31st 2013, 06:10

  《新观察》第278期
  【导语】
  高考在即,拜"高考加分"所赐,部分考生尚未迈入考场即已领先半步。本意为追求公平之政,如今却走到了初衷的反面。弄虚作假层出不穷,"拼爹"泛滥;以加分为目的的"特长"教育对学生摧残之烈超乎想象;对农村考生尤其是贫困地区考生的歧视愈发严重。如此政策应该休矣!
  【北京高考加分照顾率超18% 裸考生不敢报北大清华】
新观察:给孩子一张课桌有多难?
  5月17日,高考填报志愿截止的最后一天,北京杨楚(化名)一家终于决定将京外的一所重点大学作为儿子杨天(化名)高考的第一志愿。对于这个决定,杨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是谁剥夺了孩子上一流高校乃至北大、清华的机会?"
  杨天就读于北京市一所知名的示范中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第一、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在学校乃至全区都名列前茅。如果发挥正常,根据往年分数线,杨楚认为,儿子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这两所高等学府。
  "我不敢报北大、清华,因为我是'裸考'。"直到5月17日高考填报志愿前夕,杨天才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亲。他所说的"裸考",就是不享受任何高考加分政策,仅凭原始考试成绩报考大学。
  5月8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北京市2013年高考照顾对象名单。高考照顾政策分为两种:一类为直接加分,另一类为优先录取。北京市高招办主任袁槐莲透露,考生中享受10-20分投档加分的共9700余名,享受优先录取的共3600余名。然而,今年北京市高考报名的考生总数为72736名,这意味着,北京市高考考生总体照顾率超过了18%,几乎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顾,平均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
  【"高考加分"的三宗罪】
新观察:"子承父业"是阶层固化缩影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有言:"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相对于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高考还是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舞台,通过高考可以改变命运。但不得不说,高考加分政策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高考的公平公正——这项政策初衷良好,但实践证明它越来越走向初衷的反面。
  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公平,即高考本身有缺陷,高考成绩并不能充分反映一名考生的综合素质或特长,所以要用加分政策予以弥补。可是,如此良好初衷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国情,那就是权力肆意而为、人情关系泛滥、规则意识缺失、"拼×"之风盛行。于是,高考加分中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丑闻层出不穷,各种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为了高考加分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高考加分政策变成了腐败滋生的温床,不仅更高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就连"唯考分论英雄"的低层次公平都被破坏,严重损害了高考的公信力——这是高考加分的第一宗罪。
  高考加分名义上是为了纠正应试教育之偏,以期结出素质教育之果,可是,当素质教育的目标只是为了获得高考加分,它就会异化为另一种应试教育。比如奥数,本应是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但当它与高考加分联系在一起,就变成了比数学难得多的一门功课,比应试教育还应试教育,"对学生摧残之烈远甚于黄、赌、毒"(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语)。在素质教育的名义下,许多高考加分催生出更加疯狂的应试教育,压得学生和学校喘不过气来——这是高考加分的第二宗罪。
  高考加分的第三宗罪,是对农村考生尤其是贫困地区考生构成歧视。现在重点大学里农家子弟所占比例为何越来越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高考加分政策的影响。城里学生有条件接受各种素质教育、学习各种特长,于是他们更容易获得高考加分。而农村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们没条件、没机会学习各种特长,而他们具有的特长(比如会种地、会养猪、会爬树)又不能获得高考加分。这样,农村学生在高考中自然拼不过城里学生,其结果是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抬头。
  【高考加分涉及多部门利益导致改革难】
新观察:农村教育须公平优先
  原本为鼓励学生发挥特长的高考加分政策,曾发挥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一些部门在加分政策上不断寄附各种功能,高考加分已不堪重负。而这些部门利益的博弈,也成为高考加分改革的核心难题。
  记者在北京、广东、吉林等地调查发现,高考加分政策至少涉及5个部门,其中奥数、创新大奖等学科竞赛的加分由科协评定,各种体育加分由体育部门审定,退役士兵加分由民政部门审定,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由民委审定,三好学生等加分由教育部门审定,等等。
  在一些省份,涉及高考加分项目的部门更多。吉林省2011年高考照顾加分涉及审核权限最多的是省民政部门,共掌握3类考生的审批权,第二位是吉林省教育部门,此外还有侨务、台联、体育等部门。
  事实上,加分权的背后有部门利益支撑。近年来,浙江等一些地方体育加分不断出现问题,"分区赛""拉力赛""通信赛"虽冠有"全国"字样,但有关机构将其拆解成区域性比赛,使加分项目变成部分人的牟利工具。
  一位教育界知情人士说,以无线电测向的全国分区赛为例,其赛事由全国行业协会举办,地方学校可以直接组队参加,并不需要各省体育局盖章和备案,地方职能部门监管很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变成有关部门的牟利工具,主要是制度设计和监管漏洞造成的。一些手中握有加分权的部门人员,通过权力寻租交换个人利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加分产业链"。这种暗箱操作,影响了教育公平,也损及政府公信力。
  【高考加分已无存在必要可以废止】
特刊:我们的青春印祭——35年高考影像
  毋庸讳言,高考加分:它将一小部分人送进"象牙塔"的同时,却也阻隔了更多学子的升学之路。然而,即使是蒙垢已久,人人也自知其中猫腻。但其却依然如"千年不倒松"一样,巍然挺立。其中缘由,既少不了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当然,政策制定者的"熟视无睹"和政策制定的僵硬、固化,也脱不了干系。
  高考加分的"奶酪",作为国家选优的一项政策,当然也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在过去,还没有自主招生一说,那么,高校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就只能通过像"奥林匹克学术竞赛"等赛事来考察学生水平,以此选出贤能者,为国家育才。不得不说,通过高考加分,确实也为国家培育了大批骨干人才。
  但时至今日,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项目,已经僭越和异化了"选优"的初衷,沦为了残害高考公平的奴隶。君不见,各地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生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更是千差万别。故而,除国家"政策性"加分外,其余加分项目,均已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内核;高考加分项目的这把尺子,已经难以量出学生的"优劣"——更何况,这把尺子本身也许就存有问题。
  诚然,现在高校的自主选拔考试,就已经涵盖了"选优"的意义。那么,只要考生确有"两把刷子",就完全可以通过高校自主选拔的渠道,来进入"象牙塔"深造。这样,高考加分,就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高考诚可贵,公平价更高。承担选育社会栋梁之才的高考,当然不能沦落为"藏污纳垢"之所。那么,高考加分的"奶酪",就必须得"有所修正"才是;人人都能公平竞争,都拥有同等升学的权利,这才是对考生们上的最好一课——我相信,这也是我们的教育,所倡导的基本取向。
  【结束语】
  近年来,取消高考加分的民间呼声不断,可在有关部门看来,高考加分仍然是必要的,只需规范便可。问题是你如何规范?怎能规范得好?上述"三宗罪"所反映的问题,哪一个是你能够解决的?既然无力去除弊端,既然事实证明高考加分弊大于利,何不干脆取消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fdP4g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