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 大紀元: 語言的暴力與溫柔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 大紀元

大紀元新聞網

語言的暴力與溫柔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7/30/n8152962.htm
Jul 30th 2016, 17:59





作者:林金郎(台灣/ 暢銷作家)



語言的溫柔,久了,彼此有默契,誤差便會減少,甚至心領神會了。(Fotolia)





之前有一位老師跟我抱怨說,班主任覺得她的教法跟該班要傳遞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於是經常糾正她,這次竟然責怪她「混得太兇」,她終於忍不住回他說:「主任,你可以說我教得很爛,但你不能說我混得太兇,我不能接受!」 想當然爾,長期以往,兩人關係日漸疏遠後,接著就不歡而散了。
我可以理解,主任那句「混得太兇」應該不是他原本的意思,但人講話或寫字,往往沒有先經過頭腦理性思辨,所以反應的大部分是他的意識形態、個性、情緒發洩,因此許多「情緒性用語」――語言的暴力,便反射性的迸出來,所以大人會罵自己的孩子「你比豬還笨」、老師會罵自己教的學生是「不良少年」、社會的成人會指責自己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是「墮落的一代」……,這樣的情緒性、甚至是汙辱、傷害的用語,只是在撕裂彼此的感情,製造以後的對立。
一個人真正的人格特質,不是理性意識的那段,而是潛意識的那一段,所以一個人語言、文字所表現出來的「事實/情緒」比,才是他真正的人格特質與暴力比。
另外,我與人溝通公事的時候習慣如下:
1.先簡短哈拉,再說明有幾件事情(詳細說出數目);
2.一一條列要說明的事項(如是口頭溝通還會給他MEMO);
3.逐條附上詳細資料或範本;
4.感謝語。
可是,我得到的回覆,卻經常是漏了幾項、沒有按資料做、誤解我的意思,因而要往返幾次。年輕時我會很抓狂,現在比較不會了(不然躁鬱症會發作)。不過再想回來,如果用上面幾近操作說明書的方式溝通都會出錯了,那可想而知,如果用純語文敘述方式,產生的誤解一定更大。
人與人之間,產生誤會的最大原因便是解讀對方語言會造成誤差,產生仇恨最大的原因便在對方語言的暴力,所以,只有不斷耐心的反覆溝通──語言的溫柔,久了,彼此有默契,誤差便會減少,甚至心領神會了。
所以,溝通的技巧,說清楚、講明白反而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去除語言的暴力,增加語言的溫柔。◇
責任編輯:黎薇

Let's block ads! (Why?)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s://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s://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QgjSp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