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 大紀元: 原來,張愛玲的爺爺,是胡適父親的大恩人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 大紀元

大紀元新聞網

原來,張愛玲的爺爺,是胡適父親的大恩人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6/27/n8040897.htm
Jun 30th 2016, 09:04




作者:黃台陽




張愛玲,一九四〇年代竄起的文壇奇才;胡適,民國時代的文學改革先驅、知名的教育家、外交家。這兩位名人,是否曾有交集?事實是,兩人不但曾於一九五五年在紐約相見,而且,兩人的父祖輩還有很深的淵源。
一九五四年底,張愛玲在香港,將她的新作長篇小說《秧歌》寄給從沒見過面的胡適,請胡適惠賜意見。兩人通上信,因此次年十月她到美國後,就去看胡適以便感謝,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隨後的回訪裡,胡適得知張愛玲的家世,揭露他們上代的結緣,原來,張愛玲的爺爺張佩綸,是胡適父親胡傳在恩人。
胡傳是徽州府績溪縣上庄村人,他二十歲剛結婚時遇到太平天國之亂,妻子遇難而死,亂事平定後他雖考取秀才,卻接連五次都沒考上舉人,這時他年近四十,很多同年後輩都超過他,實在沒面子。
胡傳於是決定要到沒人認識他的地方去開創前途,西元一八八一年,四十歲的胡傳獨自前往當時被視為邊疆的東北。經過北京時透過同鄉介紹,請當時清流黨的中堅張佩綸,幫他寫了封介紹信,給在東北與俄國折衝邊界事宜的吳大澂。胡傳帶著介紹信步行四十二天到達黑龍江寧古塔,吳大澂接見他,並聘他為師爺。
從此胡傳為吳大澂主辦不少苦差事,包括到荒野測量繪製地形、招募流民墾荒、編組保甲禦寇,折衝邊界談判。因為胡傳親自奔波勘定疆界,準備詳盡的資料,因此吳大澂在與俄國勘界大員談判過程中,能一一駁斥俄方的無理主張,爭回應有的國土。吳大澂與俄方簽下的《中俄琿春東界約》是滿清末年是少數沒有喪權辱國的條約,事後在邊界豎立這銅柱,上面刻有銘文:疆域有共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即:在國土的交界,立此銅柱,不可以移開)。
胡傳返鄉時還帶有使命,就是為吳大澂訂製銅柱墨。而實際的製作,當然就交給當時最負盛名,也是他老鄉的徽州老胡開文墨肆,充分彰顯吳大澂想藉此留名的心意。取自墨客列傳(第31頁)。(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因為胡傳的傑出表現,吳大澂兩度保舉他當官。吳大澂轉任廣東巡撫時,找胡傳幫忙調查島上土著黎族的互鬥情況;吳大澂整治氾濫的黃河時,仍然忘不了找胡傳,胡傳因「異常出力」得到朝廷褒獎,取得省級任用資格。四十九歲衣錦還鄉的胡傳在前兩任妻子都過世情況下,討了第三任太太,這位比胡傳小三十二歲的的新娘,就是胡適先生的母親。
西元一八九二年三月,胡適出生還不到半年,五十二歲的胡傳來到台灣擔任全台灣軍隊總督察長。胡傳到臺灣半年內就全臺走透透,把島內含離島的駐軍和防禦工事考察一遍,詳細分析缺點,寫成《全台兵備志》報請上級參考改善。之後被派到台南,擔任「鹽務總局提調」,並將太太及兒子胡適接到台灣來相聚。
但胡適母子到台南才九個月,胡傳又被調到台東當縣長。時局莫測,一八九五年甲午戰敗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胡傳把老婆小孩送回大陸,一個人留在臺灣想募兵保台,他從台東徒步回台南,衣衫襤褸的去見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要以書生之身參戰。可惜很快因病被送到廈門,同年八月二十二日病死,結束他五十五歲傳奇的一生。
胡傳的壯闊一生,與張佩綸幫他寫介紹信給吳大澂有很大關係。張佩綸本來只是基於人情寫信,與胡傳並未見面。沒想到之後張佩綸因中法戰爭馬尾海戰慘敗,一八八五年被革職流放邊彊,當時眾人都躲他遠遠的,胡傳卻雪中送炭,寫信安慰並附上二百兩銀子,張佩綸非常感動,把這事記在日記裡。
但張胡兩家依然沒有來往,沒想到事隔七十年,張愛玲與胡適卻在千里之外的紐約碰面了。當時胡適與張愛玲的身分差別,就像一八八一年的張佩綸與胡傳一樣。不過時移事轉,如今,在臺灣年輕一代心目中,張愛玲的知名度,卻高於曾經提倡白話文運動的胡適。
──節錄自《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責任編輯:王愉悅
Let's block ads! (Why?)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s://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s://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QgjSp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