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 - 24小時全球新聞滾動
大紀元, 全球中文綜合網站 - 新聞, 媒體, 中國, 大陸, 台灣, 香港, 澳門, 北美, 國際, 評論, 體育, 娛樂, 財經, 科技, 生活, 健康, 美食, 文化, 文摘, 圖片, 等等。
王駿:上海高院庭長集體嫖娼 視頻威力看正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8/4/n3932888.htm%E7%8E%8B%E9%A7%BF-%E4%B8%8A%E6%B5%B7%E9%AB%98%E9%99%A2%E5%BA%AD%E9%95%B7%E9%9B%86%E9%AB%94%E5%AB%96%E5%A8%BC-%E8%A6%96%E9%A0%BB%E5%A8%81%E5%8A%9B%E7%9C%8B%E6%AD%A3%E9%82%AA.html
Aug 4th 2013, 07:23
【大紀元2013年08月04日訊】8月一開始,上海高院庭長、副庭長等5名法官集體嫖娼招妓,再次引爆輿論。法官集體亂淫醜事,帶來的社會憤怒尚且不談;但是,在電子信息時代的今天,監控視頻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不得不讓人深思。
其實,監控視頻其實只是電子信息時代產生的一種工具,就像當年槍支大炮這種工具的出現對於領兵器時代的沖擊一樣。從這個比喻,大家可以很簡單地看出「監控視頻」這個問題的實質,關鍵就是「使用者」與「被使用者」的特點。至於說這種工具的本身,其實是無辜的,充其量只是這種工具的巨大威力而已。
今年4月15日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兩名嫌疑人在短短幾天內就被定位抓捕,大海撈針靠的就是無處不在的上千個街頭監控錄影。據說美國國安局的數據庫可儲存20兆位元資訊,所有錄像、錄音紀錄可足夠存放50年。在倫敦公共場所,有420萬個監視器在時刻照相、錄像,倫敦人出門後平均每天要被照相300次!從政府大型的監控系統、到幾乎每個商店、私人住宅的防盜系統,在公共場所的個人隱私已經不再。
這種「監控視頻」的工具帶來的問題,就是誰控制這個強大的現代工具,誰擁有她就等於有了「社會巨眼」。而被監控的所有人,包括無辜的平民和官員、犯罪個人、不法或墮落官員、恐怖份子、敵國間諜,甚至不同政見、不同信仰的人、政敵,都是處於「盲啞狀態」。
「社會巨眼」用來對付犯罪個人、不法或墮落官員、恐怖份子、敵國間諜,應該屬於正途。「社會巨眼」用來對付好人,或者不同政見、不同信仰的人、政敵,那一定是在謀私,應該不屬於正途。而用「社會巨眼」來犯罪,那就是邪途。
在美國,這個社會法制系統特別強調執法過程的合法性、以及杜絕可能犯罪的渠道,所以,就算目的是對的,而手段是不合法的,也不可以。所以,「社會巨眼」用來對付犯罪個人、恐怖份子也必須得到人民或者他們選出的國會代表認可。
其實,美國社會的權力一直是人民控制的。舊金山警察局長索爾在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後,就要求市議會撥款沿市場街裝置更多監視錄影機。但是,他的提案必須在市民參加的公聽會上,聽取意見、得到民選市議會的投票通過才行。奧克蘭市附近的一個好區(Piedmont),居民們允許警察在該區的15個路口,安裝57部攝影機,以記錄所有進出該市汽車的車牌。
上海高院庭長等5名法官集體嫖娼招妓,被私家的監視錄影機紀錄並被曝光,其實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社會巨眼」可不可以被公民用來監視政府的問題。同時,在幾乎無隱私可言的現代社會,在現代化工具的逼迫下,個人的操持是不是又要回到都「可以見得人」的地步。
其實,「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中國人的智慧早就告誡大家,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做壞事。但是,當不同政見、不同信仰和太多的好人會被「社會巨眼」當成專政對象時,是不是世道已經蛻變,大家應該為抑制這個「荒淫無道」做點什麼,不要等到「陳勝、吳廣」的地步後再一起撕破臉。而相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的政治智慧,卻一開始就懷疑、抑制、監督政府,絕不允許讓「荒淫無道」政府有出現的可能。
說到底,「社會巨眼」的出現,又再一次讓大家回顧一下這個社會、審視一下自己。一個工具只能把人性和社會的面目放大,卻代替不了人類如何去生活。
(責任編輯:王曦)
美東時間: 2013-08-03 18:23:20 PM 【萬年曆】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8/4/n3932888.htm王駿-上海高院庭長集體嫖娼-視頻威力看正邪.html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
http://blogtrottr.com/unsubscribe/L1/QgjSp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網誌存檔
- 12月 (11)
- 11月 (144)
- 10月 (25)
- 9月 (770)
- 8月 (1333)
- 7月 (1270)
- 6月 (1341)
- 5月 (1478)
- 4月 (1020)
- 3月 (759)
- 2月 (1367)
- 1月 (1510)
- 12月 (1510)
- 11月 (1491)
- 10月 (1536)
- 9月 (1464)
- 8月 (1549)
- 7月 (1529)
- 6月 (1472)
- 5月 (1550)
- 4月 (1454)
- 3月 (1546)
- 2月 (1397)
- 1月 (1516)
- 12月 (1537)
- 11月 (1481)
- 10月 (1519)
- 9月 (1500)
- 8月 (1546)
- 7月 (1504)
- 6月 (1500)
- 5月 (1550)
- 4月 (1459)
- 3月 (1541)
- 2月 (1400)
- 1月 (1534)
- 12月 (1516)
- 11月 (1500)
- 10月 (1550)
- 9月 (1408)
- 8月 (1550)
- 7月 (1550)
- 6月 (1488)
- 5月 (1513)
- 4月 (1499)
- 3月 (1550)
- 2月 (1378)
- 1月 (1521)
- 12月 (11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